活用竹業巧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作者:“竹”夢未來實踐隊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
(通訊員:賈吉耀)竹子作為綠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在應對氣候變化、修復退化土地等一系列全球挑戰中可發揮獨到作用。而聊城在竹子引種種植及竹產品發展應用方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為了探究聊城推動“以竹代塑”完整產業鏈的發展,開辟環保新賽道,促進經濟發展所做出的智慧方案。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竹”夢未來實踐隊于2024年1月15日—2024年2月23日前往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中國南竹北移展示館開展主題為“活用竹業巧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隊的成員在老師和隊長的指導下多次召開線上會議,緊跟國家出臺的最新政策,分析研討,為后續實踐活動做好充分的理論準備。此外,實踐隊還制定了“關于人們對以竹代塑推動綠色發展的認識情況”的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進一步了解群眾對相關政策的認知程度以及對“以竹代塑”新產品的發展期望。
經過前期充足的準備活動,實踐隊員首先前往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中國南竹北移展示館進行開展實踐。館內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南竹北移”發展歷程、“聊城竹跡”、鄉村竹景觀等,詳細介紹了聊城目前主要竹類種植品種及竹產業發展規模、未來展望。在場館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對于聊城南竹北移的歷程也有了深刻地了解。早在20世紀50年代始,聊城市就已遵照 “要大力發展竹子”的指示,開始進行“南竹北移”引種試點栽培試驗。進入21世紀后,聊城市創新推動“南竹北移”實踐,在低洼鹽堿地打造了百竹園,科學開展竹子引種栽培,目前,聊城市已成功引種70余種竹品種,全市栽植面積已200余公頃,初步形成以聊城市區和臨清為主的栽培基地,成為我國北方引種栽培竹子品種最多的城市。
在展示館內展出了一些綠色環保竹制品,場館負責人許月亭表示“我們積極響應國際竹藤組織的‘以竹代塑’新政策以及黨的二十大提到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化、低碳化的行動計劃,持續組織館內成員的自我學習,不斷參與各地的竹業博覽會,與‘以竹代塑’新型城市地區簽署長期合作的協議。” 負責人著重強調,在發展“南竹北移”和“以竹代塑”相融合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而將竹生態、竹產業、竹文化科學融入全市的生態保護發展規劃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對于發展鄉村旅游以及竹文化旅游提供了“原料”。
而通過調研得知,當地搶抓“以竹代塑”風口,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而形成了以竹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以竹代塑”倡議既契合我國國情和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方向,又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科學舉措,應乘好“以竹代塑”綠旋風,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由此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新貢獻。(審核:韓笑 董曉宇)
發布時間:2024-02-05 責任編輯:李冰 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