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助力社區發展與特殊群體關懷,近日,西華大學雷鋒青年團“西”望“方”興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實踐隊以社區需求為導向,既聚焦隨遷兒童與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懷需求,又創新采用“實踐+實習”模式賦能社區治理,用青春力量書寫責任擔當。
多維關愛兒童,溫暖播撒多社區 在特殊群體關懷工作中,實踐隊始終將關愛兒童放在核心位置,以方碑社區為主要陣地,結合孩子們的成長特點與實際需求,精心策劃并落地了10場特色課程活動,累計服務兒童五百余人次,讓孩子們在豐富的互動體驗中切實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圖1方碑社區活動合照
考慮到隨遷兒童的興趣培養需求,實踐隊特別設計了世界運動會手抄報制作活動,孩子們在繪制各國國旗、運動項目圖案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增進了對世界體育文化的了解;安全科普環節則聚焦日常生活中的潛在風險,通過情景模擬、知識問答等形式,讓孩子們輕松掌握防溺水、防拐騙等實用技能;結合環保理念開展的垃圾分類活動,以趣味游戲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區分不同垃圾類別,培養綠色生活習慣;而農耕文化體驗活動更是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在社區的小菜園里認識農作物、學習簡單的耕種技巧,親身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這些活動精準對接了隨遷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多樣化需求,既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助力他們全面發展。
圖2表彰大會
為擴大關愛覆蓋面,實踐隊還積極輻射周邊社區,在蜀西社區、玉林社區、城隍廟社區等同步開展關愛兒童活動,通過趣味課堂、心理疏導等形式累計開展活動10余場,將溫暖延伸至更多家庭,為社區兒童成長添磚加瓦。
圖3蜀西社區關愛兒童活動
情系獨居老人,貼心幫扶顯溫情 除關注“一小”外,實踐隊也聚焦社區獨居老人這一“一老”群體,將溫暖延伸至老年群體。在城隍廟社區,實踐隊先開展了3次獨居老人生活現狀專項調研,通過上門走訪與深度交流,詳細了解老人們的身體狀況、生活需求及心理狀態;隨后結合調研結果,針對性開展3次關愛行動,為獨居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協助、情感陪伴等服務,用實際行動為老人們送去關懷與慰藉。
圖4走訪獨居老人
雙向賦能新模式,專業實踐助治理 在服務特殊群體的同時,實踐隊還創新采用“社會實踐+實習崗位”雙向賦能模式,讓隊員們深度融入社區一線治理。團隊成員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在方碑社區、蜀西社區等實習崗位中,協助社區工作人員推進住建部“城市體檢”任務。從數據整理、實地走訪到問題分析,隊員們全程參與,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社區治理注入青春動能。
此外,實踐隊還聚焦老舊院落這一社區發展中的重點領域,深入成都市青羊區西御河街道陜西街社區,對轄區內20余所老舊院落開展專項調研。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詳細了解院落設施、居民需求等情況,為老舊院落改造與社區更新提供了一手資料。
圖5開展調研活動
團隊負責人吳昊彤表示:“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雙向成長’的意義——我們用專業服務社區,社區也用真實的需求教會我們如何將理論落地?吹胶⒆觽兊男δ、老人們的認可,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收獲繼續深耕,讓志愿服務既有溫度,更有深度。”
此次實踐活動,既是對“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的踐行,也是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生動實踐。西華大學雷鋒青年團——“西”望“方”興實踐隊將持續總結經驗,以更精準的服務、更務實的行動,為社區發展貢獻青年力量。
圖6團隊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