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勵志小故事
大家都知道莫扎特號稱音樂神童,可是這位神童究竟有多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莫言勵志小故事,歡迎大家參閱。
莫扎特
莫扎特被人們稱為“音樂神童”。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6歲。
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他1756年出生在奧地利,他的父親是宮廷樂團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親是佚名音樂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親的培養和熏陶,在莫扎特3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彈鋼琴,莫扎特搬來一個小凳子在一邊觀看,他開始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以后,每當爸爸教姐姐彈琴的時候,他都在一邊聽,莫扎特的記憶力特別好,只要是他聽過的曲子,他都記得,每當姐姐彈錯音樂的時候他都能準確的指出來。在莫扎特的指指點點中,父親發現了兒子的天才,于是當莫扎特4歲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教他彈琴了,莫扎特年級雖小,許多技巧復雜難度大的協奏曲他都背誦下來,還彈的很好。
4歲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樂才華,每當家人吃晚飯的時候,他都要獻上一曲給大家消遣消遣。特別是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他更是喜歡變現自己,他常常不管你允許不允許,便跑到鋼琴邊上彈了起來,凡是聽他彈過的客人,都會對他豎起大拇指。
5歲的時候,剛上一年級的小摸著特便會自己創作各種曲子了,這個城市里的人們都知道他們家出了一個音樂小天才。在家里,經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來練小提琴,這2個朋友是和爸爸一起同臺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聽見爸爸和朋友們在客廳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己也拿著小提琴來到客廳,平時摸著特主要是跟爸爸學鋼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純粹是為了調節。
“爸爸,我來擔任你們的第2小提琴手,行嗎?”“不行,這個曲子你還沒有練習過”“我可以看著譜”“行行,就讓我們的小天才試試吧”,在一旁的第二小提琴手發言了。就這樣,莫扎特跟著爸爸和另一位叔叔一塊演奏了小提琴3重奏,演奏結束了,三個大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了,大家都看著小莫扎特,為他的才華目瞪口呆。
“天啊,你這小家伙真是一個天才”莫扎特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兒子的確在音樂方面具有才華,為了讓孩子們開闊眼界,父親便帶著孩子們到外地去演出,6歲的莫扎特和姐姐一起到維也納、荷蘭、慕尼黑等各地演奏,他們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尤其是莫扎特的表演,聽眾經常要莫扎特加演好多曲子。在莫扎特14歲那年,他遇到了音樂大師巴赫,巴赫非常喜歡這位音樂天才,于是親自指導他的演奏和作曲。莫扎特一聲創作的音樂領域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
莫扎特還寫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系。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征,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
莫扎特的童年故事
當今世界,有許多非常著名的鋼琴家。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的表面,但他們小時侯的故事,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沃爾夫岡.阿瑪臺烏斯.莫扎特是1756年至1791年非常著名的鋼琴家,他的絕世大作,直到現在也叫人難以忘懷。這位來自奧地利的音樂神父的背后,就有許多的故事。
莫扎特智能超群,自孩提時代就對樂曲產生了興趣.他一聽到音樂就用小手拍著.奇妙的是,他拍得很合拍,很有節奏感.
莫扎特的姐姐瑪麗婭每次練習鋼琴時,爸爸總是精心指導,因而瑪麗婭的進步很快.每當琴聲響起,小莫扎特就不吵不鬧,靜靜地聆聽著.
有一次,當瑪麗婭正聚精會神地練琴時,4歲的莫扎特走到姐姐跟前,乞求姐姐讓自己彈彈好剛剛演奏過的那首曲子,瑪麗婭親昵地指著弟弟的鼻子說:"看看你的小手,還不能跨過琴鍵呢,怎么彈琴呢,等你長大了再學琴吧."說過她又繼續練起琴來.
一天,全家用過晚餐,瑪麗婭幫助媽媽在廚房里洗碗時,莫扎特就坐在鋼琴上彈起來.雷奧博正在邊喝茶邊抽煙休息,聽到琴聲后,猛然站起來,驚喜地說:"聽,瑪麗婭把這首曲子彈得簡直妙極了!"話音剛落,瑪麗婭就從廚房里走了出來.雷奧博呆住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他立即爬上樓輕輕地推開門,哇,只見小莫扎特正在聚精會神地彈奏呢!父親看出兒子有著優秀的音樂天賦,便開始對他進早期教育了.從4歲起,莫扎特就彈起了鋼琴,拉起了提琴.莫扎特的接受能力極強,許多曲子只聽一遍,就毫不費力地記住了.父親怕莫扎特負擔過重,不想過早教他作曲.可是到5歲時,莫扎特看著父親寫樂譜,便也開始學著作曲.有一次,父親走進莫扎特的房間,見他正趴在桌上,在五線紙上專心地寫東西.他隨手拿起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兒子在寫鋼琴協奏曲,而且寫得完全符合規格.
一天,父親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他要兒子把這個樂譜送到劇院院長處去,并說明這是專為他女兒創作的.不料,路上一陣大風,把莫扎特手里的樂譜刮跑了.他一面哭著,一面追趕著到處飄蕩的樂譜.樂譜沒有全找回來,怎么辦呀?莫扎特跑到小伙伴家里,借來筆紙,自己寫了首樂譜送去.第二天,院長帶著女兒來拜謝,說莫扎特父親的舞曲寫得太妙了,他還讓女兒把舞曲彈了一遍.莫扎特的父親聽后驚呆了.他說:"這不是我作的舞曲."他轉身問兒子:"這首樂曲是誰寫的?"莫扎特只得說出原委.父親聽后激動得流出了淚,一下子把兒子抱在懷里.
此后,父親就開始教他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聰明加勤奮的莫扎特,在家里不是彈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像大人一樣整日埋頭音樂之中.為了讓莫扎特開闊眼界,少年成名,自1761年秋天起,父親就帶著6歲的兒子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演出.接著,又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瑞士演出.每到一地,都獲得好評.7歲那年,他在法國巴黎一個音樂會上,為一位著名的女歌唱家彈琴伴奏,只聽她唱了一遍,就能不看樂譜,自由地伴奏,從頭到尾一點不錯.女歌唱家再唱一回,他又在琴上另選新的伴奏.每唱一曲,他的伴奏都變化無窮,和諧動聽,聽眾驚嘆不已.這件事被歐洲人稱為"18世紀的奇跡".
莫扎特11歲便能指揮大型歌劇演出,并寫成了第一部歌劇《阿波羅和吉阿琴特》.12歲時指揮德國著名的樂隊,名聞世界樂壇.13歲時,便在薩爾斯堡任大主教宮廷教師.
莫扎特只活了35歲.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寫了歌劇19部,交響曲47部,鋼琴協奏曲27部,小提琴協奏曲5部,弦樂四重奏22部,鋼琴奏鳴曲29部,小提琴奏鳴曲37部,其它各類樂曲100多部,給人類的音樂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藝術財富.
莫扎特一生坎坷的傳奇故事
莫扎特一生漂泊勞碌。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爾夫岡與姐姐南內爾的歐洲巡演拉開序幕。從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見的維也納之行后,他經由波恩、科隆、布魯塞爾抵達法國,在巴黎他短暫碰壁,隨后在英國重整旗鼓,在意大利度過的歲月則為莫扎特日后的歌劇創作提供了無限源泉。
詩人歌德憶及少年時代在法蘭克福聆聽神童莫扎特演奏時,贊頌其“輕松愉快的藝術手法”是“一切藝術之冠”。這個戴假發穿長襪的樂壇小精靈,駕輕就熟地用羽管鍵琴彈奏出童話般的音符,并能夠根據在場觀眾隨機提供的音樂主題游刃有余地進行即興作曲,每次長達三五個小時的精彩演出征服了諸多宮廷貴族。
約瑟夫皇帝的宮廷樂師薩列里在見識過“音樂神童”莫扎特將自己干澀刻板的旋律即興修改為流暢絢爛的新作以后,不禁哀嘆:“上帝給了我野心,卻不給我才華。”
1773年,在意大利受挫的莫扎特重返故里,從糧食大街四層狹小局促的公寓遷至薩爾茨河對岸新城的馬卡特廣場八號,這座見證了莫扎特無限創作靈感、訣別薩爾茨堡前的棲身之所,如今改建為莫扎特故居博物館,陳列著諸多手稿、遺物、檔案,努力復原音樂大師往昔生活的模樣。
在薩爾茨堡,莫扎特被任命為大主教宮廷首席樂師,但是這個人生階段于他而言,卻充滿了憂郁壓抑。新任大主教科羅瑞多讓莫扎特深切體會到薩爾茨堡的保守封閉。最終,他于1781年與自己的故鄉徹底決裂,寓居首都維也納,度過人生中最后的10年。
時間:2022-05-06 作者:湖北大學生網 來源:湖北大學生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