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曲阜師范大學工學院“科技賦能,家裕戶興”社會實踐隊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經濟開發區博昌街道和東營市等地,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活動。本次社會實踐以“探索現代鄉村企業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通過走訪化工企業、參與社區服務和分析經濟發展模式,深入了解鄉村產業升級對地方經濟的推動作用。實踐隊由李佳霖等同學帶隊,成員包括李木喬、李春天等編輯人員,活動覆蓋了企業調研、民生訪談和生態考察等多個維度。在背景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正深入推進,鄉村第二產業如化工和冶鐵已成為經濟支柱,但鹽堿地資源閑置、勞動力流失等問題亟待解決。實踐隊聚焦于濱州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通過前期調查發現,這些企業立足本地優勢,通過產業現代化改造,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還拉動了稅收增長和基礎設施改善。這一階段實踐為后續深度探索奠定了基礎,凸顯了科技賦能鄉村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通過多維度活動深入了解鄉村化工產業的運作機制及其對鄉村振興的貢獻。首先,實踐隊參觀了家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位于沾化經濟開發區,利用鹽堿地資源建立現代化生產線。負責人介紹,工廠通過換裝新設備如工業密封鍋爐,實現了人毒分離的安全生產;過去工人需手動添加有毒原料(如氯代胺),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工作風險高,但現代化機械使生產高效化,十幾名農民工在自動化輔助下,一周即可生產1000噸產品,同時新裝空調顯著改善工作環境,提升了員工效率和歸屬感。其次,實踐隊與當地街道辦主任交流,探討政府如何助力企業建廠。數據顯示,企業設立后拉動年稅收增長,間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例如,為滿足運輸需求,村里鋪設了瀝青路面,解決了雨天泥濘出行問題,減少了農副產品損失,村民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此外,在博興街道座談會上,李書記分享了產業痛點:產品單一、深加工水平有限,實踐隊提出“金融+化工”產融結合模式建議,通過金融機構提供全鏈條支持,推動產品向“金融產品”蝶變。最后,團隊深入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慰問老黨員、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傳遞社會正能量;并考察濱海灘涂生態環境,感受黃海自然風貌。這些活動不僅揭示了產業與生態的和諧共生,還強化了實踐隊員對鄉村實際需求的認知。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科技賦能鄉村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路徑,并收獲了寶貴的個人反思。企業現代化改造(如家裕化工的設備升級)不僅提高了生產力,還保障了工人安全,解決了鹽堿地資源閑置問題,帶動當地稅收和就業;數據顯示,工廠招收了大量返鄉青年,有效緩解勞動力流失。同時,政府與企業協同模式(如路面硬化工程)證明了基礎設施改善能放大經濟效應,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然而,挑戰依然存在:產品深加工不足、產業鏈單一等痛點需通過金融科技平臺(如智慧工廠系統)進一步優化。個人層面,實踐隊員通過親身體驗(如參與藥品化驗)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他們表示將主動參與科技創新,為鄉村現代化貢獻智慧。未來建議包括深化產融結合、推廣環保理念及加強高校合作,以期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總之,本次活動不僅驗證了“科技賦能,家裕戶興”的主題,更彰顯了青年學子在推動共同富裕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