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源綠創隊:橘香漫野繪振興藍圖 旅動新篇奏融合華章
橘源綠創隊:橘香漫野繪振興藍圖 旅動新篇奏融合華章
為深入了解鄉村農旅產業發展現狀,探索特色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8月1日至8月26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赴重慶忠縣“探尋‘柑橘+’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實踐團奔赴多地,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田間考察等形式,開展專項調研活動,用專業視角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科技賦能循環鏈 零廢棄里覓真金
團隊深入派森百柑橘加工廠,實地考察現代化橙汁生產線。在宣傳視頻上,從柑橘清洗、多級篩選到榨汁取漿,從高溫殺菌、酸度檢測到調配均質、無菌灌裝,每個環節都體現著智能化與標準化管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加工過程實現了零廢棄綜合利用:果肉制成濃縮果汁,果皮加工成橙皮丁,剩余皮渣則轉化為有機飼料和肥料。團隊成員還參觀了配套的皮渣處理廠,詳細了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深切感受到循環農業的經濟與生態雙重價值。
在柑橘時空館,團隊成員系統了解派森百公司的發展歷程和忠縣柑橘產業的百年變遷。展館通過豐富的圖文史料和實物展陳,生動展現了柑橘文化的源遠流長,從古代貢品到現代產業鏈的演變過程。館內特別設置了品種展示區、病蟲害標本區和土壤對比實驗區,直觀展示了育苗專用土與皮渣施肥土的效果差異。團隊成員還仔細觀看了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規劃沙盤,并品嘗了派森百公司開發的系列產品,包括鮮榨橙汁、柑橘蜂蜜、陳皮丁、柑橘酒等,深切體會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
田園綜體展畫卷 民意如潮促融合
緊接著團隊對雙柏村進行了全面實地調研。在智慧果園,科技賦能精細管理;在青龍湖濕地公園,生態美景沁人心脾;在桃李夢園,成片的桃樹李樹長勢喜人,與柑橘林相映成趣,展現出多元果品發展的潛力;在龍井堡觀景臺,視野開闊,可將田園綜合體美景盡收眼底;沿馬拉松環道行走,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這條集運動、觀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賽道。但遺憾的是糖果小鎮目前處于閑置狀態,其色彩斑斕的建筑和獨特造型仍能讓隊員們想象到昔日的童趣氛圍,團隊對其未來盤活利用也進行了初步討論,希望再今后糖果樂園能再次“活”過來。
在實地調研完后,團隊再次回訪雙柏村,與村民深入交流農旅融合發展意愿。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年來村容村貌改善和旅游設施建設讓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絕大多數農戶愿意積極配合政府規劃,主動參與環境整治、民宿經營、農產品銷售等旅游配套服務。多位村民提到:"希望咱們雙柏能打造成一個真正的農旅融合示范村,讓更多游客愿意來、留得住、玩得好,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村兩委也表示,將積極吸納村民意見,進一步優化旅游發展規劃,強化產業聯動和利益共享機制,真正讓農旅融合成果惠及每家每戶。
林下生金新模式 復合種植增效益
炎炎夏日,烈日當火,卻絲毫未能阻擋西農實踐隊員們探求真知的腳步。團隊最終抵達忠縣汝溪鎮扇子坪,深入洋寺聚金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開展對這一創新農業模式的實地調研。此處推出的“柑橘+中藥材”復合種植模式,正以其顯著的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成為區域農業轉型中的一抹亮色。
在連綿起伏的丘陵間,柑橘樹整齊排列、綠意盎然,林下并非尋常雜草或裸露黃土,而是生長著一種名為“虎杖”的中藥材。企業負責人張曉洪熱情地向團隊介紹,虎杖不僅根系發達、固土保水效果顯著,其根莖更是一味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價格穩定攀升。
這一“一層柑橘、一層藥材”的立體經營模式,極大提升了單位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產出價值。不僅如此,該模式還在當地形成了明顯的就業帶動效應。從虎杖的種植、日常管護,到成熟后的采挖、初加工等環節,皆需大量勞動力,因此吸引了周邊眾多農戶參與其中。不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既照顧了家庭,又獲得穩定收入,小小虎杖正悄然變成鄉親們眼中的“黃金苗”。這一項目不僅經濟效益顯著,更體現出良好的生態價值。虎杖莖葉茂密,有效抑制林下雜草,減少除草劑使用;其深根特性增強了土壤通透性,改善了柑橘根系的生長環境,形成“以種代管、生態共生”的良性循環。
此次調研不僅梳理了忠縣以柑橘產業為核心、農旅融合為動力的發展路徑,也折射出鄉村振興中科技、文化、生態與民心的同頻共振。鄉村振興絕非單一環節的突破,而是一場需科技賦能、文化鑄魂、生態護航、民意奠基的系統工程。忠縣之行雄辯地證明,唯有將現代科技深度植入傳統產業,構建循環高效的綠色經濟模式;唯有深挖在地文化底蘊,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唯有始終尊重農民意愿、激發內生動力,構建利益共享機制,才能為鄉村注入可持續的、蓬勃的生命力。一幅橘香漫野、產村相融的美麗畫卷,正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開。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