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湖北醫藥學院“只此青綠”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在丹江口大壩公園、漢水文化公園等地,開展以“共護碧水青山,共筑生態家園”為主題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通過生態問卷調研、“垃圾分類飛行棋”等游戲,傳遞保水護水、低碳生活理念,讓生態保護融入市民日常。
問卷調研:在交流中播撒環保種子
實踐隊首站選定丹江口大壩公園與漢水文化公園,兩地緊鄰庫區、市民活動頻繁,是收集生態反饋的優選點位。清晨,隊員們迅速搭起印有“共護碧水青山”的藍色帳篷,將問卷、環保手冊整齊擺放后,便主動分散到人群中。“叔叔阿姨,您好!我們是湖北醫藥學院‘只此青綠’實踐隊的,能耽誤您兩分鐘填寫問卷嗎?一起聊聊咱丹江口的生態變化!”隊員們帶著笑容上前,語氣親切。問卷設計巧妙,既包含“庫區水質是否改善”等生態現狀問題,又穿插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科普內容,市民填寫問卷時,隊員還會實時答疑,讓大家在思考家鄉生態的同時,輕松掌握環保知識。

圖為市民填寫生態環境調查問卷。劉馨妍 供圖
丹江口水庫護水員王叔叔認真填完問卷,望著丹江口水庫,感慨道:“咱丹江口的水一直這么清,多虧了大家的守護!不過垃圾分類這些新事兒,我們確實得向你們年輕人多學學,你們這活動搞得好!”這場調研不僅讓環保理念在輕松的交流中悄然傳遞,更讓實踐隊收獲了來自市民的真誠認可——從護水員的肯定,到普通市民的積極反饋,再到對后續活動的期待,這些都化作實踐隊繼續推進生態科普的動力,也讓隊員們更堅定了用青春力量助力庫區生態保護的決心。
游戲互動:讓綠色理念“玩”進心中
公園廣場上,“垃圾分類飛行棋”游戲區人氣爆棚。彩色棋盤上,標注著各類環保任務與“陷阱”,玩家通過甩骰子決定步數,踩到對應格子,就得回答環保問題,“廚余垃圾有哪些?”“用過的衛生紙屬于什么垃圾?”等題目,把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知識融入其中,小朋友們圍坐擲骰,在“走格子”里牢記綠色生活要點。

圖為志愿者們與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飛行棋小游戲。周哲瑞 供圖
小朋友樂樂擲到“垃圾分類”格,興奮搶答:“電池是有害垃圾!”周圍圍觀的市民與其他小朋友便自發響起熱烈掌聲,隊員還當場給他貼上了“環保小達人”貼紙。樂樂媽媽站在一旁,笑著向身邊志愿者感慨:“平時在家我反復教他分垃圾類別,他要么敷衍應付,要么故意弄錯,沒想到今天玩游戲這么上心,不僅答得又快又準,還主動說以后家里的垃圾要他來分!”這場游戲讓綠色理念掙脫說教外殼,變成老少皆宜的歡樂實踐,實現“以玩促學、以學促行”的目的。
青春回望:接續生態守護接力棒

圖為參與活動的小朋友與志愿者合照。錢勤 供圖
從公園到社區,實踐隊把生態保護拆解成市民可參與的“小事”。返程路上,隊長劉馨妍說:“我們是‘只此青綠’,更是生態火種!”車窗外,丹江口水庫的景色漸漸遠去,但“只此青綠”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這群來自湖北醫藥學院的青年學子,用一天的實踐,讓環保理念在丹江口落地生根。(通訊員 錢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