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公眾急救素養,筑牢生命安全防線,2025年7月2日下午,十堰市張灣區人民公園內綠蔭如蓋,蟬鳴陣陣。湖北醫藥學院萬眾“醫”心暑期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帶著半身模型與急救手冊,將一場別開生面的急救知識宣講活動搬到了市民身邊。從理論講解到趣味互動,從兒童啟蒙到成人答疑,這場以“普及急救知識,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的實踐,讓安全意識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
圖為實踐隊員鄭思遠講解示范心肺復蘇術
專業講解:急救知識“拆解”成生活技能
活動伊始,隊員們將半身模型置于廣場上,瞬間吸引了散步市民的目光。“心肺復蘇術(CPR)是針對‘三無’患者的關鍵急救手段——無意識、無呼吸、無脈搏。”隊長鄭思遠以清晰的語言開場,將復雜的醫學概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表達。從操作前的環境評估,到胸外按壓的深度(5-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120次),再到人工呼吸的要點,隊員們邊示范邊強調:“黃金4分鐘內正確施救,能大幅提高生存率。”
實踐隊員余元元指導少年進行胸外按壓
趣味互動:安全種子“種”進童心
“小朋友們,知道CPR是給哪種情況的人用的嗎?”“按壓頻率像不像心跳的節奏?”在趣味問答環節,隊員們以“三無患者”“按壓節奏”等問題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爭相舉手,答案雖稚嫩卻充滿熱情:“是沒有呼吸的人!”“要數1001、1002那樣快!”一位家長笑著感慨:“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孩子記得牢,我們也跟著補了課。”
圖為一名兒童在實踐隊員指導下進行胸外按壓
互動中,隊員們還設計了“急救小達人”貼紙獎勵機制。每當孩子答對問題,便獲得一枚卡通貼紙,集滿三枚可兌換急救手冊。這種設計讓現場氣氛熱烈非凡,連路過的老人也駐足參與,直呼“活到老學到老”。
使命在肩:健康防線需全民共筑
活動尾聲,實踐隊隊長鄭思遠向市民發出倡議:“急救知識不是醫生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生命技能。愿大家將今日所學轉化為行動,讓安全意識成為最堅實的‘伙伴’。”市民們紛紛響應,幾位阿姨當場預約下次培訓:“帶老伴一起來學!”
此次公園之行,“萬眾醫心”實踐隊以專業為基、以趣味為橋,將急救知識轉化為市民可觸可感的技能。未來,他們將繼續走進社區、學校、企業,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青春力量。正如隊員們常說的:“多一份技能,多一分生的希望。我們愿做點亮生命之光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