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4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青聲綠韻實踐團”先后奔赴北京市林業大學社區、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園博園錦繡谷及溫泉鎮,通過主題宣講、實地調研、互動訪談等形式,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行動,記錄城鄉生態治理成效,傳遞綠色文明新風。
社區宣講啟征程,綠色理念植民心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首站走進林業大學社區。隊員通過展板講解、案例分享等形式,向居民介紹我國目前生態文明建設情況以及其重要意義,并分享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的科學方法來號召每個人參與到日常生活中的生態文明建設。一位老黨員感慨:“你們講的‘兩山’理念太對了!這幾年社區周邊建起公園、河道變清,散步時鳥語花香,這才是老百姓要的好日子!”活動尾聲,團隊成員與在社區綠意盎然的“生態角”前合影,記錄實踐起點。
圖為隊員向居民宣講兩山理念。青聲綠韻實踐團 通訊員 張欣欣 供圖
濕地公園深調研,對話公眾探實效 11日至12日,團隊扎根南苑森林濕地公園。首日,隊員系統考察水系修復與植被保育成果,并與公園管理人員深入交流。“這里曾是一個村子,但由于人們的一些商業活動,環境臟亂不堪。如今成了城市‘綠肺’,生物多樣性提升了40%。”工作人員介紹。次日,團隊分組開展訪談式宣講,手持北林書簽等小禮物,禮貌訪談公園的游客。一位女士在訪談中表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顯著,人民群眾感受明顯,在城市中的綠地公園讓我們與自然有了更好的接觸!這對于我們身心都是有著極大好處的!”
圖為隊員在南苑濕地公園與游客開展生態訪談。青聲綠韻實踐團 通訊員 張欣欣 供圖
城鄉對比察變遷,鄉村新貌證真章 13日,團隊轉戰園博園錦繡谷,調研大型生態修復工程對區域氣候的調節作用。工作人員以谷內梯田濕地為例,說明“海綿城市”技術的實際應用。同時其優越的綠色環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并促進了不少商業活動在園區展開,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14日,隊員們深入溫泉鎮走訪村民。村民張大爺指著家門口的青山說:“以前開礦山都禿了,現在封山育林,空氣好了!生態飯比挖礦更香!”這些鮮活案例被詳細記錄,成為“兩山”理念的生動注腳。
圖為隊員在園博園向工作人員了解錦繡谷建設情況。青聲綠韻實踐團 通訊員 吾力潘 供圖

圖為隊員在溫泉鎮合影。青聲綠韻實踐團 通訊員 吾力潘 供圖
五天的實踐中,“青聲綠韻實踐團”用腳步丈量京華生態畫卷,以青年視角記錄綠色發展成果。通過三十余場訪談、上百公里的實踐路程,團隊深刻感受到“兩山”理念如何重塑城鄉面貌。隊員唐同學總結:“生態治理非一日之功,但每一處青山綠水都在證明——這條路,走對了!”